陶瓷,在古代,可不仅仅是生活器具那么简单,瓷器在古代的作用可以说无所不能,结婚的时候陶瓷是陪嫁必需品,去世的时候陶瓷是陪葬品。古代人民,将陶瓷的应用做到了极致,这也是为何一带一路中,陶瓷是大宗商品的原因。
古代大众化的商品,为何到了现在却不留行了呢?这个主要是我们没有去了解古代文化,古代墓穴瓷器不只是为了防盗,向古人学习,陶瓷行业才可能复兴!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佩对笔者说,陶瓷是一个小众的行业,坚持下去也不错。他说这句话,其中蕴含了智慧,现在小众的东西,以前可是大众化的,那么如何让小众的陶瓷行业进入大众视野,这里我们需要向古人学习。
这里,笔者就拿古代墓穴中的陶瓷与现代陶瓷做对比,通过比较,我们或许能发现陶瓷行业不景气的原因。陶瓷,在古代就如纸张一样,是文化的重要载体,考古学家通常会通过古代墓穴的陪葬品判定年代,比如,墓穴中的甲骨文、竹简、纸张和壁画、陶瓷等,反应的是当时的经济水平和文化信仰。
长生不老和捍卫自己的尊严历代都是中国人的人生追求,生前用的东西,那么死后在极乐世界也能使用上,不被他人盗窃,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信仰上的一个重要符号。古人为何在墓穴中放陶瓷?不完全是为了驾鹤西去的时候能使用,还有就是陶瓷的特性决定。俗话说,千年的纸张,万年的陶瓷,陶瓷上记录的东西能够传承,有利于后世知道自己,不会搞错;而且古墓中的陶瓷器皿一般都会有铭文,使用最多的是诅咒语言,比如墓穴里的碗是某某人的,你不能动。
其实,现代陶瓷行业,完全也可以这么做,用陶瓷做墓志铭,比如在骨灰盒里放一个写有逝者生平的瓷片,这样有一个美好祝愿。笔者认为:我们的人生虽然短暂,但是至始至终,我们都应该满怀希望。而陶瓷,让我们内心平静,陶瓷是承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,相比网络,他不是虚无缥缈的,后世能通过陶瓷感知文化脉络。本文中的图片,是考古学家从明代墓穴中发现的,陶瓷器具上的字很潦草,可以断定为民间墓穴中陶瓷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做标记的作用,这些瓷器上的字,虽然是民间的,但是一般富裕家庭才会有,因为瓷器上的字是后添加上去的,需要二次烧制,另外还要考虑到运输成本,一般的家庭不大会写字,即便写字也无法遗存至今。
笔者认为,古代墓穴中都会有陶瓷,那么为何有些墓穴中的陶瓷中没有铭文呢?这是因为由于古代的生产水平决定,一般家庭用毛笔写的,字迹很快就脱落了。现在陶瓷艺术行业额不是很景气,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向古人看齐。现在物流发达,加上陶瓷上印铭文方便,陶瓷是可以用于殡葬行业的,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延续。另外,笔者身边有一个朋友,在生产陶瓷骨灰盒,骨灰盒有棺木的外形——为什么骨灰盒要做成棺材的外形,是因为人们有保佑子孙“高官厚禄,加官进爵”等思想远景。信仰,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现在不能土葬,棺材不能用了,陶瓷做成的骨灰盒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,陶瓷棺材的纹饰是可以定制的,不能工业生产,这里蕴含了广阔的市场前景,我们国家的民族瑰宝,只有在文化的推动下,才能复兴。
古代墓穴中的陶瓷制品,笔者认为都有名字的,没有写上字也会刻上字。事情都不会白做的,古人墓穴中的陶瓷陪葬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这种美好的祝愿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源动力。所以,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能够不能建设好,就需要结合我国古代文化进行改造。现代陶瓷艺术复兴,向古人学习才会进步!陶瓷行业从业者为什么越来越难,这是因为我们对文化缺乏了解,现在视频时代到来了,很多陶瓷艺术家在微拍号和陶瓷艺术爱好者面对面,这就是一个好的局面。陶瓷艺术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价值和潜力,相信在陶瓷艺术从业者的参与下,陶瓷艺术不再是社会大众认为的小众行业,同样会时散发出熠熠光辉。
对于古人用陶瓷作为陪嫁品,死去后用陶瓷作为陪葬品,您怎么看?现代人有没有必要向古人学习?欢迎您给出你的意见。